生物帮生物帮

电子科技大学的科学家发现规律生活或有助于学业发展

随着各高校新生军训陆续进入尾声,真正的大学学习生涯拉开了序幕。离开家长的耳提面命,不少学生逐渐表现出各种“懒散症”,如何规划学生的校园生活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教授周涛团队通过校园调查数据分析得出,有规律的校园生活或有助于学业发展。相关论文日前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期刊》。

严以律己者

出于数据研究职业的敏感性,周涛在一次分数统计中发现,党员的平均成绩比非党员高出4分以上,这一现象引起了他的关注。研究团队挑选了非节假日成都最冷的20天,观察参试者的早餐及洗澡情况。

周涛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他们发现,在寒冷的天气里,学生党员9点去食堂吃早餐的次数多达14次,而非党员的学生只有9次不到。同样,晚上10点至11点,该类学生在固定时间段洗澡的频率也比其他人高出7%。

如此看来,生活的规律性似乎可以成为党员优异成绩背后的原因之一。那么,此次猜想是否同样适用于所有在校大学生?

生活越规律,成绩越优异

“现在,校园一卡通被广泛应用于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它的使用记录可以映射学生的日常生活。”周涛介绍,研究人员收集和分析了匿名校园卡记录的近两万名大学生在没有外界干预情况下的行为数据,包括食堂吃饭、宿舍洗澡、教学楼打水和进出图书馆等4种行为的约3000万条刷卡记录。

研究人员根据教学楼打水和进出图书馆的次数粗略估计出学生的勤奋程度,又根据食堂吃饭和宿舍洗澡的时间序列分析学生校园生活的规律程度。例如,每天在固定时间洗澡和用餐的学生比每天洗澡和用餐时间不固定的学生生活的规律性更高。

“不出大家所料,学生的勤奋程度与学习成绩显著相关。但更有趣的是,学生校园生活的规律性也和成绩显著相关!”团队成员曹奕博士介绍,数据表明,生活规律性和学业成绩也呈正相关,不管是吃饭还是洗澡,生活越规律,成绩越好。

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校园生活的规律性和学习勤奋程度是不相关的,并且将校园生活规律程度作为一组重要行为特征训练机器学习模型,能够提高对学生成绩的预测能力。“即便在考虑勤奋程度的情况下,校园生活规律程度的引入,对学生成绩的预测精度仍然有显著提升作用。这说明校园生活规律程度对于学习成绩的影响是独立于勤奋程度的。”曹奕说。

或有助于发现异常学生

不过,该研究并不是要“逼迫同学们过完全规律的生活”,因为教育也同样需要多样性和个性化。团队表示,他们主要希望这些基于海量数据的分析能够帮助教育管理者洞察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

“如果同学们愿意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长远而言,对学习和工作或许有所帮助。”周涛认为,该研究从某种意义上支持了东方教育和文化背景下对于生活规律性的强调。

他同时介绍,通常网络游戏成瘾的学生表现出极不规律的生活作息,抑郁和孤僻的学生更倾向于独来独往。通过分析行为数据,也许还能提前发现行为异常的学生,有助于教育管理人员及时察觉学生的异常行为和心理问题,及早采取干预和帮助措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校园生活。

周涛表示,研究团队希望找到一部分志愿者,在他们的同意下,获得与其真实身份可对应的行为数据,从而加强研究结论的实际可用性。

■本报见习记者 程唯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