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帮生物帮

66年的研究发现身材苗条的女孩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更高

一项长达66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身材高大和苗条的女孩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更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使妇女的生活质量和受孕能力受到影响的令人衰弱的疾病,该研究表明,现在可以在年龄较小。

这项研究追踪了超过170,000名7至13岁女孩成年的途径,该研究发表在《人类生物学年鉴》上,是第一个追踪子宫内膜异位症风险与儿童身高和BMI之间联系的研究。先前的研究表明与成人身高和体型相关,但结果不一致。这些新结果是第一个使用测量的体重和身高而不是依赖记忆的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与那些身材高大和苗条的女孩相比,儿童BMI较高的女孩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更低-因素更多是由于生物学机制,例如雌激素水平升高,而不是社会经济问题。

丹麦临床研究与预防中心的首席研究员朱莉·阿雷斯特鲁普博士(Julie Aarestrup博士)说:“人们往往错过了疾病发展的关键时间窗口,而女性往往要经历数年的诊断延迟。”“我们的发现表明,风险指标可以在更早的年龄被发现,这可能有助于加快诊断速度,因此可以开始治疗以减慢子宫内膜组织的生长。”

该疾病的特征是组织看起来和作用类似于子宫内膜,但在其他部位生长。这些子宫内膜植入物最常见于卵巢和骨盆的其他部位,但也可以在骨盆之外发现。当子宫中的细胞积聚,分解然后离开人体一段时间后,在体内其他部位积聚并分解的子宫内膜细胞无法逃脱。当血液接触其他器官时,会引起严重的疼痛。

对于全球约1.76亿受影响的妇女而言,该疾病降低了生活质量并可能导致不孕。有证据表明,这也可能增加妇女患上其他慢性疾病(包括心脏病和妇科癌症)的风险。尽管如此,对起因还知之甚少。确定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危险因素包括从小就开始月经,周期较短和该病的家族史。

对于当前的研究,研究人员检查了出生体重,儿童BMI和儿童身高是否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子宫腺肌病的风险有关。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长入子宫的肌壁,而不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时候。分析了1930年至1996年之间在丹麦出生的171,362名年龄在7至13岁的女孩的出生体重,测量的身高和测量的体重。随访始于1977年或当女孩达到15岁时(以较晚者为准),如果子宫内膜异位或子宫腺肌症发生,则结束随访。诊断或2017年6月,以先到者为准。2149名妇女被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1,410名患有子宫腺肌病。

结果发现,儿童BMI较高的女孩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较低,而较高的女孩被诊断出患该病的频率更高。例如,两个七岁女孩之间的体重差异约2.3公斤,使体重较轻的女孩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增加8%,而身高比5.2厘米高的女孩,子宫内膜异位的风险则增加约9%。没有与子宫腺肌病风险相似的关联,出生体重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病之间也没有关联。

不论女孩是在66岁初期还是较近时期出生,这一发现都是一致的,跨越了医学和生活条件得到显着改善的时期。因此,这种关联可能是由于生物学机制而非社会经济因素造成的。就身高而言,雌激素对于青春期期间垂直生长的加速至关重要,众所周知,雌激素还可以促进子宫内膜细胞的生长。作者认为,雌激素可能是这种疾病与高个子之间的正向联系的背后。

与儿童BMI关联的背后机制更为复杂,目前还未知。例如,较大的体形与年轻时开始的月经有关,在本研究中,子宫内膜异位的风险也较低。这似乎与有力证据表明月经提前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已知危险因素不一致,因此青春期的时机不太可能解释新发现。

高级作者詹妮弗·贝克博士说:“我们的研究覆盖了肥胖流行之前和之后数十年来哥本哈根地区上学的所有儿童,几乎所有儿童都被纳入了随访分析中。”“这使得结果对我们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了解有限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强调了我们还需要更多了解其内在的生物学过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